全国客服热线:0755-88396222
 
  
好看书者看电子版好书却不出电子版

 上海书展这是个书业重要的盛事。也正是上海书展升格为国家级书展的第二年。数500家出版社带来15万种图书以及大量活动,令书展所在的上海展览中心挤爆。


 让我们来看看书展上有什么好书吧,上海译文出版社《江城》已创下约14万册销售量,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说“不多见”。而上海人民出版社则将一本“天书”—《芬尼根的守灵夜》(第一卷)带到了书展上。“注释要比正文长,原来正文我是一个字看不懂。里面用了几十种语言。”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表示。名为《巨变》的“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实录”,记录了上海三十年来的变化。书中口述历史的形式,数百名上海城市建设方面的关键人物接受采访。

 电子书是近年的热点,但对比纸书世界的精彩纷呈,令人感受到鲜明落差。中文电子书无论是质还是量,仍难与纸质书比美。

 创成这样的原因在那里呢,“畅销的书籍,还真不敢马上推出电子书版本。”史领空说,当然就是盗版的原因,还没会考虑出《江城》电子版。大量阅读者爱书,更爱免费看书,使得期待从中盈利用于再生产的出版社发生利益冲突,使得本应由传统书籍的阅读不能转化为正版电子书的阅读需求,结果是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自然也无太多动力。

 很多人爱看书,看电子版就是方便,但免费看的多,不排除是盗版书,里面错漏百出;如果去看些大路类的小说,觉得类型很单一。看到书展上有这么多好书,为什么就没有出电子版?

 欧美出版商越来越重视的数字化销售的同时,国内的数字出版物还没找到盈利模式。即是如此,中国电子图书市场确是在高速发展,据统计,2006年至2010年,电子书超过1.2亿人。不过眼下的需求成长没让出版社高兴起来,大量的数字增长来源于盗版,或是免费阅读,即市场增长但无法转化为效益。

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2012年度《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》显示,在数字阅读日益盛行的今天,近六成上海市民仍首选传统的书籍阅读。但同一调查显示,受访者阅读时间分配选择上,几近平分秋色。报告表示,两种阅读方式的消长无时不在变化之中,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将在较长时期内当然是共存的。而两种阅读方式的背后是出版模式在影响着,即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在变化中。
 
   传统上,中国出版社在签订版权合同时,并没有签下数字版权。现在的引进图书,基本上没有拿到数字版权。而对于中文图书这一块,已出版图书的大部分合同并没有严格涵盖数字版权方面,如果是畅销图书,知名作家学者的书,更是这样了。相反,特别在美国,数字出版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,电子书的受众面和销售额,已超过纸质书籍。最重要的是可盈利的。可在中国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